每一种奋斗都值得被尊敬
发布时间:2020.05.18
编者按:现实社会中的人形形色色,其中不乏努力奋斗的平凡人。时代的巨浪中他们或许显得很渺小,前行的路上他们或许也曾遭遇困难,但他们坚守本心、奋力拼搏,这样的生命反而多了一种耀眼的光芒。
小镇里的肉夹馍
老家镇上有一家卖肉夹馍的摊位,经营者是一对夫妻。不论刮风下雨还是严寒酷暑,在街中心的露天处总能一眼看到他们忙碌的身影。有时他们也会拌几句嘴,或者互相瞪上一眼,却都非常默契地没有停下过手里的活儿——你烙饼我剁肉和夹馍,熟练的动作一气呵成。
或许是因为常年风吹日晒加上劳累,俩人的皮肤一年四季都黝黑黝黑的,身材也又矮又瘦,但他们的肉夹馍却做得异常美味。每天从清晨到晚上,小摊要送走一拨又一拨客人。有些人来得晚没买到,还会抱憾而回。
我与这家摊位的渊源,要从上中学时说起。我是班里的走读生,偶尔偷懒不回家吃饭,早餐便买肉夹馍解决。刚出炉的烫手烧饼,夹上细嫩的肉末、可口的青椒,或夹上一个煎鸡蛋、一包辣条,所有美好的滋味都在其中。
现在,我有了自己的家庭,离那个小镇很远,离那个肉夹馍的摊位也很远。但每次回家,我都会带老公、孩子一起品尝肉夹馍,味道还像怀念中的一样。老公和孩子吃了也赞不绝口,偶尔还会自己悄悄去买,却不忘给我也带回一个。
今年因为疫情我很久没回老家,上周回去时才发现摊位没有了。后来我在和邻居大妈、大婶的闲谈中得知,那个多年的露天摊位,终于搬进了街上一间不大的店铺。那对夫妻也盖起了一座自己的三层小洋楼,还是和以前一样时不时就拌上几句嘴。但他们的生活质量却随着日复一日的辛勤劳作,变得越来越好。
(科林空调 李文利)
那些年,那辆车,那杆秤
时光荏苒,不经意间昨天已成为历史。回想过去的创业经历,我们全家人感慨不已。
妈妈的创业史要从一辆三轮车说起。至今我还记得我们家那辆“飞马”牌三轮车:平稳的车把、夯实的架子、实用的车厢、耐磨的轮胎,蹬起来轻便快捷……自从有了这辆三轮车,我们家在脱贫的路上有了新动力。妈妈常常蹬着它,往返于郑州二环道水果批发市场和自己的小摊之间。空车去、满车回,来回一共八十多里路。当年的江山路、南阳路上都曾洒下她辛勤的汗水。为了多挣几块钱,她一年四季都是三更起五更眠。那辆三轮车也像忠厚的仆人一样,从没停歇过。车子的轮胎不知换了多少条,其它零件换过的更是不计其数。
在那个力争上游的年月里,妈妈的小生意风生水起。这份成功离不开姥姥的鼎力支撑。那时姥姥已过花甲之年,她放弃原本属于自己的清闲,用她的勤劳和智慧为妈妈撑起半边天。每天妈妈外出拉货时,姥姥就负责守着摊位经营。
当时妈妈的摊位附近有五六家同行。一些人为了短期蝇头小利,不免会在秤上做“文章”。但姥姥不那么做,她坚守自己的良心,诚信经营。家里那根老秤不仅仅称起商品的重量,更称起姥姥的操守与良知。我们家的营业额,也从最初的每天仅8元钱,到后来的多次翻倍,这得益于诚信经营和好口碑。就这样,那根老秤跟随姥姥近二十年,期间秤杆上的绳子换了无数条,搪瓷的秤盘也已锈迹斑斑,秤星几乎磨掉了半截,但那个定盘的星依旧岿然不动!
转眼二十年过去了,那辆三轮车与老秤也成为一段历史。但当年妈妈、姥姥她们的创业激情早已化作我骨骼里铮铮而响的力量,鼓励我在面对各种压力和诱惑时无惧无畏,奋勇向前!
(司法保卫处 段永峰)
他是农民工
最近我看到一则新闻:《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》自2020年5月1日起执行。时代赋予了农民工“城市建设者”的新含义,也给予了他们期盼已久的保障。作为农民工的儿子,我第一次提笔来写他——我的父亲。
他有两个哥哥一个妹妹。因为家境原因,他在初中辍学打工。16岁的我在校园里无忧无虑,16岁的他却带着稚嫩进入社会。翻沙、搬砖,没有学历的他只能做最累的活,挣最少的钱。他默默忍受生活压力,一干就是12年,期间他学会了泥瓦活。
转眼他到了结婚的年龄。他拍了一张简单的结婚纪念照,摆了3桌酒席,就算成了家。1995年,他有儿子了。为了养家糊口,他成为一名建筑工。朝六晚九是他生活的常态,但他的内心充满喜悦和希望。
一个冬天的黎明,他在天上看到了流星。那会儿恰好是他儿子的生日,或许他应该驻足许个愿。可他没有,依旧步伐匆匆地赶着去上班。三十而立、四十不惑、五十知天命,今年他已经51岁了,他依旧没有放慢脚步,而我也开始步入社会。
疫情期的长假让我有机会停下来观察他。从小到大,我从没仔细看过他干活,也从没给他搭过手。这个春节,为了给我准备婚房,他带着我们一家人收拾屋子、砸门、拉土、打地基。他盘算着要花多少钱去装修房子、花多少钱去准备彩礼、花多少钱去给自己养老。他已经奋斗了半辈子,如今还是不肯歇下来。
他实在算不得什么大人物,但在我心中却是一位值得敬佩的父亲。
(国内非公交产品部 杨丹枫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