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冬季,请照顾好您的血压
发布时间:2021.11.23
立冬代表冬季的开始。冬季气候寒冷,加上近期寒潮来袭,此时正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期,而高血压就是隐藏在这些疾病背后的“罪魁祸首”。一起来了解在冬季如何照顾好血压。
血压为何易在冬季“受惊”
当身体感到寒冷时,会自动开启“防御”机制:交感神经兴奋,外周血管收缩,血液流动速度及心率加快,最终导致血压升高。同时,冬季日照时间减少,体内维生素D缺乏,刺激内分泌升压系统,促使血压有所升高。另外,冬季进补、缺乏运动等,也会造成血压升高。
正确监测血压
血压有“两峰两谷”的特点。即6:00-8:00为血压的第一高峰,16:00-18:00为血压的第二高峰;午间12:00-14:00及凌晨0:00-4:00为明显的低谷。因此,高血压者可分别在这四个时间段各测一次血压,连续监测7天,最后计算出平均血压值,才可得出最准确的血压值。
测量血压时,最好使用上臂式或缠裹袖带式自动化电子血压计,切忌仅凭感觉就自行判断血压高低。
降压目标,因人而异
一般人控制血压的目标是140/90毫米汞柱以下。若患有糖尿病、慢性肾病或冠心病,血压宜降至130/80毫米汞柱以下,同时需积极控制血糖和血脂。高龄老人(年龄>80岁)的降压标准可控制在150/80毫米汞柱以下。
需要注意的是,血压也不是越低越好,当舒张压降至70毫米汞柱以下时,可能诱发心脑缺血。血压波动在120/80毫米汞柱左右最理想。
安全用药,谨记两点建议
对于需要服药的高血压人群,需要特别注意药物的服用时间和服用剂量。
关于药物的服用时间:需要长期服用的药物,可在每天早上洗漱后,用温开水送服。若晨起血压较高,相关药物可试着在睡前服用。
短效制剂哪怕是每次半片,也要分配为一日三次,而不要集中一次吃。若晨起时测得的血压较低,可在医生指导下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调整用药。
关于药物的服用剂量:尽管冬季血压波动大,但高血压患者切忌凭经验自行增减药量,尤其不可含服硝苯地平等短效药物,以免血压波动过大,诱发心血管疾病。建议及时就诊,由医生调整药物治疗方案。
寒冷冬季,是血压“找事儿”的关键时期。若您按时服药、定期监控血压,但血压仍不平稳,也可到公司健康管理科咨询。我们共同携手稳住血压,平安过冬。
(健康管理科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