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次异常问题处理带来的成长
发布时间:2025.06.30
作为一名职场新人,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第一次处理异常问题的经历。
一天,我突然接到车间反馈,某前置车型的司机椅右侧坐垫与发动机舱间距过近,可能存在干涉风险,需要尽快处理。接到消息后,我立刻赶到现场,与内饰设计人员一起查看实车,发现问题根源在于相关设计人员预留的空间不足。
由于司机椅和发动机舱的位置已经固定,这种情况下,只能通过调整坐垫海绵厚度来解决。为确保方案可行,我们当即联系质量人员现场评审,在得到肯定的答复后,迅速完成了首台车的整改。
当时已经到了下班时间,我又接到反馈,产线上还有十几辆车也存在同样的问题,需要当晚完成整改。我脑袋“嗡”地一声,一时不知该如何是好。冷静下来后,我立即向领导汇报情况,领导迅速协调值夜班的同事前来支援。在大家的配合下,我们很快完成了所有车辆的排查与整改,这次经历也让我深刻领悟到“并肩作战”的含义。
然而,线上车辆整改只是第一步,接下来还要对未排产订单进行全面排查。在与计划、生产、后道客户等部门沟通对接时,我因为没有提前梳理清楚思路,导致非常不顺利。和订单运营管理科计划组沟通时,我说不清楚需要核查的车型批次范围;当司机椅生产工段问到整改优先级排序时,我一时答不上来;与成品配送组沟通时,我说不清楚需要对方配合做什么。这种低效沟通不仅耗费了大量时间,还让跨部门协作陷入僵局,甚至有同事委婉提醒我,“先把思路理清楚再来沟通”。
我强迫自己冷静下来,用培训时讲师教的“5W1H”方法梳理问题:这个座椅问题影响哪些车?什么时候必须解决?需要哪些部门配合做什么?慢慢地,我开始能快速锁定关键信息,理清工作流程,沟通也更加顺畅。最终,通过跨部门的紧密协作,彻底解决了干涉问题。
看着调整后的座椅顺利安装,我心中涌起一股前所未有的成就感。这次经历,让我学会了跨部门协作的技巧。如今的我,面对复杂任务不再慌乱,而是能冷静分析、高效沟通。
(座椅事业部 刘睿瑜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