和谐宇通

和谐宇通

练习太极,身心受益

发布时间:2021.12.06

  近日,在“拳论酒”第七届太极拳网络视频大赛中,我和同事骆佳光、蒋林森、师润红、王贤代表缤纷宇通武术协会参赛,取得8枚金牌、1枚银牌、1枚铜牌的成绩。借此契机,想与大家分享一下我与太极拳的故事。

  我接触太极拳已近三载。最初我有初学者的激情,亦有急攻近利的表现欲;三年后的今天,我变得更加沉稳、淡定。

  2018年,我加入缤纷宇通武术协会,学的第一套拳是《精要十八式》。初学太极者有个通病,即重套路轻功法、只重形不求其意,我亦不例外。学成一套拳后,我沾沾自喜,自以为已入太极之门。为了满足虚荣心,我热衷于炫技,时不时在朋友圈发图寻求存在感,大家的点赞更点燃了我学习的激情。然而在日常练习中我是“跳跃式”练习,仅对表现力强的动作情有独钟,基本功则被我抛于脑后,甚至连热身运动也应付了事。

  我当然知道基本功的重要性,但总觉得枯燥乏味,我也为此付出了代价。一天清晨,我没有热身便开练,当打到“踢二起”招式时,由于动作过猛,我落地后腰部剧痛,这是典型的急性扭伤。这一次教训显然不够深刻,等到伤好后,我依然“我行我素”。但随着学习的深入,我发现自己每逢大幅转身便重心失衡。我不得不承认一个事实,那就是我下盘不稳。此时,我才认识到热身运动的重要性,此后每逢热身运动,我必一个动作都不差地练习,再也不敢偷懒。

  在练拳过程中,我发现不少招式都有哲理。当练至“掩手肱拳”招式时,我脑海中灵光一闪:这种发力后,拳微微收回的动作,不就是《易传》中“亢龙有悔”的释义吗?过刚则易折,柔则易变,太极拳主张阴阳平衡,与儒家的“中庸”也不谋而合,由此也可以引申出为人应不卑不亢,做事要有张有弛。那一刻我有种醍醐灌顶之感。

  在接触太极拳之前,我给人的印象是偏执、易冲动,遇事不冷静。在练习太极拳的过程中,我感受着其中的哲理,也逐渐能用辨证的眼光看待人和事。同时,我感觉身边人对我的态度也发生了变化,工作也更顺手。看来欲渡人需先渡己!

  星光不问赶路人,功夫不负苦心人。回望三年前四处炫耀的“壮举”,才发觉自己是多么肤浅!凡事急功近利,则欲速不达,唯脚踏实地、循序渐进方为正道。

  (座椅事业部 王金顺)

请输入正确的手机号码

客服稍后会与您联系!

返回
欧洲
非洲
拉丁美洲
亚洲