良好睡眠的七要素
发布时间:2021.12.13
现代社会,睡眠不好已经成为很多人的“通病”。只有早睡早起,保证睡眠质量,我们才有充足精力迎接新的一天。那么,该如何拥有良好睡眠呢?
一、规律作息。有规律的作息有利于建立身体的生物钟,如果我们能坚持晚上22:30左右入睡,早上7:00左右起床,相信入睡困难、梦中易惊醒等睡眠问题将大大减少。不科学、不规律的作息会在身体上留下看不到的痕迹,在35岁之后容易出现“病找人”的情况。
二、适度运动。适度运动后,人体可以产生腺苷,使大脑发出令人放松的睡眠信号,在这种情况下,人会更容易入睡且睡得更香。推荐大家每天进行半小时快走等有氧运动。但是,睡前两小时不要进行打篮球、快跑等剧烈运动,以免让身体更兴奋,影响睡眠。
三、睡前一小时,远离电视、手机等电子设备。电子屏幕释放的蓝光会使人神经兴奋,抑制褪黑素分泌,影响正常入睡。
四、睡前冥想。这是正念减压疗法中最重要的方法之一。具体做法是:盘腿而坐,注意力集中于呼吸并且心中默数呼吸次数;走神时,通过再次关注呼吸进而把意念“拉回来”,重新开始数呼吸次数。研究显示,睡前进行30-45分钟的冥想有利于身心放松,促进睡眠。
五、积极的睡前暗示。睡前不要抱着“一定要快点睡着”或者“今天又睡不着了”的焦虑心情,我们要用积极语言来鼓励自己,如“即使今天睡不着,明天也可能睡得更好”以保持放松的心态。
六、科学饮食。早餐一定要吃,若不吃早餐,生物钟会被破坏,增加失眠的可能性。其次,睡前2小时内尽量不要饮食,否则会让身体处于兴奋状态,不利于入睡。
七、限制午睡时间。午睡时间以不超过半小时为宜。若时间过长,身体进入深度睡眠,会扰乱生物钟,醒来后感到不舒服,影响夜间休息。如果存在失眠问题,则尽量不要午睡,将睡眠留到晚上。
如果使用以上这些方法后,仍不能拥有良好的睡眠,可以寻求心理咨询师或者精神科医生等专业人士的帮助,进行相关检测与评估,以找出失眠“真凶”,对症治疗。
(健康管理科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