他为什么获得工艺人员的表扬?
发布时间:2020.08.24
“感谢李超师傅的积极配合,有效支撑E群公交窗下框不修剪目标的达成!”7月31日,承装车间收到工艺部的一封感谢信,对铝型材备料工李超提出表扬。事情还要从开展免修剪项目说起。
为提升作业效率,去年公司提出“不修剪”工艺要求。李超一直负责给E群公交的窗下框型材下料,面对新的工艺试推广需求,他爽快地表示全力配合。
以往,李超需要将窗下框的装配材料用圆盘锯,锯切成90°的垂直横截面。装配线员工在安装时,还要用手工锯,再将其垂直横截面锯切成一定角度的斜切面结构再安装。这样操作精度不易保证,且需要反复对比修剪,影响产线节拍。
为实现“不修剪”,在下料阶段,李超需要将窗下框材料直接切割成斜头结构,方便线上人员安装。
此前,李超从未接触过斜头结构。面对新的工艺要求,李超主动进行实车测量,比对样板和图纸,确定斜切角度。他选择从13°的斜切角开始锯切试装,经过多次尝试后,最终和工艺人员一起判定18°是最合适的锯切角度。
在工艺试推行的同时,原有的下料工作还在开展,这意味着他的工作量增加了很多。但李超从来没有怨言:“思想要随着公司要求变,咱不能有小情绪。”
E群公交去年开始调整到M线生产。刚转线没多久,李超对照图纸准备裁剪窗下框时注意到,与窗下框对接的后高台地板的尺寸与往常不一样,这可能导致窗下框装配后存在缝隙。他赶紧停下手中的活儿,喊来技术人员核对,发现后高台地板尺寸错误。李超的细心,避免了可能发生的装配质量异常。
在多次实践中,李超逐渐找到了作业技巧。“不修剪”对切割材料的精度要求极高。每次作业前,李超都在物料背面划上一道细线,沿着细线锯切、提升精确度。对照图纸干完活儿后,他还会进行首台车实车对比,确保误差在±1mm范围内。
目前,E群公交已经成功推广窗下框不修剪。面对工艺人员的表扬,李超认真地说:“既然干了就要干好,这是本分。”
(承装车间 张瑾瑾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