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长辈身上学到的人生智慧
发布时间:2021.11.23
回望父母的奋斗之路
常言道:“不听老人言,吃亏在眼前。”小时候父母耳提面命的嘱咐,长大后想想,确实颇有道理。
我小时候,父母从早到晚都泡在家里的十几亩地里。炎炎烈日,邻居在打牌时,父母在地里拔草;当地里干旱缺水,别人苦等老天下雨时,父母主动往地里浇水;等到天气突变即将下雨,父母又急忙赶在雨前施肥……在他们的辛勤劳作下,每到丰收季,我家总能收到邻居羡慕的目光。
那时我不懂事,还天真地问过妈妈:“为啥咱家的庄稼长得好?”现在看来,父母做事勤快,事事肯吃苦,被细心呵护的土地才能种瓜得瓜、种豆得豆,连年丰收。
那时农村的教育意识很淡薄,我的很多同龄人都早早辍学,南下打工去了。虽然父母大字不识一个,家里经济条件也不好,但他们却始终支持我和大哥上学,哪怕砸锅卖铁,也从未动摇过决心。父母一直认为,上学不仅让人明事理,更可以改变命运。正是取得了大学学历,我才有机会留在城市里工作、生活,我对父母很感激。
现在工作后,每次回家,父母都会告诫我们兄弟俩很多道理,如出门在外,遇事兄弟同心;家人不和睦,外人欺;子孝父心宽等等。我深知父母的一切教诲都是为了家和万事兴。
父母是我一生的榜样。每每遇到困难时,想想父母的教诲,回望他们的奋斗之路,我便浑身充满了力量。
(宇通重工 杨阳)
不抱怨,是快乐的来源
生活中,我最大的毛病就是爱抱怨。我似乎总能看见事情不好的一面,然后跟身边人不停地抱怨。虽然发泄了情绪,但抱怨后,我并不痛快,情绪也很低落。
与我相反,我的父母都是很少抱怨的人。父母喜欢自驾游,但他们从来不提前做攻略,而是更享受旅行中突如其来的惊喜,哪怕“踩雷”了也觉得旅途美妙。我始终不理解这一点,因此和父母一起旅行时,我总会向他俩抱怨吃得不好、住得不好,或者是景区人太多根本没心情欣赏美景等等。
当我又一次抱怨旅行中不开心的见闻时,父亲拍着我的肩膀说:“我和你妈出去旅游,玩儿的就是好心情。你总把注意力放在那些不满意的地方,那你永远享受不到旅游的快乐。我和你妈当然也知道有些景点没那么好,但是我们俩愿意探索陌生的环境,去感受大自然的美好,所以每次旅游都开开心心,带着收获回家。”
社会心理学家费斯汀格有一个著名理论:生活中的10%由发生在你身上的事情组成,而另外的90%则由你对所发生事情如何反应决定。同样的旅程,对父亲来说感受非常好,而我却总是陷进抱怨的漩涡。
与其抱怨生活,不如改变看事情的视角。内心深处认同这一点后,我有意识转变自己看事情的视角,我的抱怨在减少了,快乐的时候也多了。希望大家生活中也能少一些抱怨。
(科林空调 王钰)
父亲的处世哲学
我的父亲是一名煤矿工人。为了多挣些钱养家,逢年过节,他会主动留在矿上值班,回家的时间不多。即便如此,父亲在我们村的人际关系依然很好。村子里出现什么争执,大家总喜欢找父亲评理说和。
以前,我们村的年轻人成家后,村子里会划出一片土地,让年轻人盖房用。我们村属于山区,有些宅基地需要通过与他人互换土地,才能得到适合盖房的地块。我三叔家就面临这样的问题:自己的地不适合盖房。经过沟通,他与另一户人家口头约定,用与其相邻的一块土地盖房,两个房子间留出一米,当作公共下水道。
但三叔家在动工时,对方却执意要求三叔让出不少于2米的宽度。两家人争执不下,房子也因此暂停施工,三叔赶紧找父亲说和。在父亲的调解下,双方各让一步,按1.5米宽度预留公共下水道。这也是父亲的处世哲学:与人为善,吃亏是福。
平时村里有什么红白事,只要父亲在家,大家都会喊父亲帮忙管事。有时办事的人家给的办事费用和前期说的不一样,父亲哪怕自己垫付一些钱,事后也不会找人家要。父亲的举动也影响着我,我希望自己也拥有那样淡然的处世态度。
(涂装车间 付颖辉)
这些品质支撑我走过人生的春夏秋冬
小时候我与妹妹在爷爷奶奶家生活,那时的日子犹如发生在昨天,温暖依旧。
一次放学回家,我发现奶奶在补鞋。在我的追问下,我才知道那是邻居家的鞋子,奶奶又在无偿帮他们缝补。记得当时我抱怨了一句:“帮他们补鞋也就罢了,好歹把鞋子刷刷再送过来。鞋上有那么多泥点子,又臭又脏,咱们不帮他干了。”
奶奶认真地说:“大家天天下地,哪有空刷鞋。我现在年龄大了,能干的事儿不多,抽空给大家缝缝补补,这是力所能及的。”也许在老一辈的心中,这不叫邻里帮忙,而是“应做的事”。
我的奶奶是一个非常善良的人。那时候大家生活条件都不太好,我家一年到头也就十几斤油,最常吃的饭就是清水煮面条。正是在这种情况下,一位邻居阿姨还经常到我们家借油。每一次奶奶都会慷慨地赠予,但我却气不打一处来:夫妻两人干活儿麻利、头脑精明,怎么连老人都要算计,每次都借走半碗油呢!难道我们家就不吃油吗?
每次看到我气愤的样子,奶奶总会摸摸我的头,温和地说:“做人要宽厚一点,不要计较太多,总会有回报的……”
虽然年纪大了,但爷爷奶奶还是坚持放牛种地。我每天早上6:00起床时,奶奶已经将院子打扫得干干净净;爷爷也从山上背了一捆柴火回家,准备生火做饭。他们用勤劳、善良及宽厚助人的品格,无声地教育着我和妹妹,影响着我们的价值观。
转眼十多年过去,在爷爷奶奶的期盼下,孩子们终于走出大山,看到外面的世界。可我们还没来得及尽孝,却再也看不见他们的身影。老家的院子早已被蒲公英占领,年复一年,蒲公英静静地花开花落,而后随风吹散,成为唯一的风景。
我写稿时,此刻城市华灯初上,车水马龙。如此繁华的景象,爷爷奶奶再也看不到了。可能我和妹妹始终普通、平凡,但在我们内心深处,从爷爷奶奶那里学到的良好品质,将支撑我们走过人生的春夏秋冬。
(焊装车间 党明月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