七年“非”游记,值!
发布时间:2022.08.15
路边卖椰子的莫桑比克人
行驶在坦桑尼亚的宇通车
2015年10月,我以客户服务工程师的身份前往莫桑比克。那是我人生中第一次出国,同事王健在当地机场热情迎接了我。在去宿舍的路上,看着路两边低矮的棚户房,我忍不住问:“咱们什么时候到市区?”王健大笑:“这就是市区啊。”
七年已过,我辗转去过很多非洲国家,也早已适应了当地的环境。虽然我依然吃不惯当地的木薯饭,但已经练就了煮饭技能。虽然我至今没去过有着“非洲屋脊”之称的乞力马扎罗山看风景,但在非洲的一切经历,本身就是我人生中难忘的风景。
莫桑比克:带领维修工做Superman(超人)
到莫桑比克没多久,我发现除了文化和环境差异,当地一些人对待工作的态度和我们也不一样。
一次,我和王健到客户的修理厂更换某辆车的变速箱。正当我固定变速箱时,一抬头,忽然发现客户方修理工都从现场“消失”了。看我有些奇怪,王健解释道:“不管工作进度咋样,一到下午16:00,他们就不干活儿了,等到17:00下班铃响,就直接下班了。”
客户方领导也知道这一情况,但没有好的解决办法,并且客户车辆保有量较少,所以就算维修工上班“摸鱼”,影响也不大。
后来,客户购买的50辆宇通车投入运营,当地维修工“朝九晚四”的工作节奏远远不能满足车辆服务需求。客户方领导要求维修队伍必须听我们的管理,并撂下狠话:“如果我听到宇通人说谁迟到或早退,那个人就直接滚蛋!”为了保证服务效果,我俩还变着法儿地激励维修工,可以说“胡萝卜大棒双重夹击”。
我们也不是只提要求。无论是凌晨2:00还是中午12:00,无论是蚊虫肆虐还是高温酷暑,只要得知车辆需要维保,我和王健都会第一时间赶到现场。可能这种工作劲儿也感染了对方,后来,客户方维修工不但按时上下班,甚至适应了加班加点的工作节奏,还说我们是“Superman”。
坦桑尼亚:什么都无法阻挡我们的服务之路
在经历了莫桑比克、安哥拉等市场后,2020年,我来到坦桑尼亚。
2020年8月,坦桑尼亚消防局提出,希望我们能进行一次车辆消防安全培训。这一次培训的参与人数较多,我和同事赵乐辉专门联系在其他市场负责服务工作的马炯协助。
为了保证培训效果,我们仨晚上演练,白天进行培训,虽然忙碌但进展顺利。这一次的培训在当地影响较大,多家电视台、报纸、广播电台等媒体都对培训进行了报道,宇通品牌的影响力也相应扩大。
在响应客户需求的路上,并不都是一帆风顺的。一天晚上20:00左右,我接到客户反馈,某辆车显示器故障,需要维修。就在我开车去接服务站维修工的路上,车辆左侧突然蹿出一辆摩托车,我察觉车辆被剐蹭了。但是我并不敢停车,因为有另外两辆摩托车从车辆右侧超了过去,还一直在前面压低行驶速度,我觉得自己要被“碰瓷”了。
果然没一会儿,我就被逼停了。一群人围上来,拍打着车窗喊我下车。他们说的是当地方言,我只能听懂几句话,我赶紧与服务站经理联系,在他的协助下才解决了问题。
这个插曲并没有耽误我们的维修工作,当晚,我们顺利地解决了车辆显示屏故障。
由于疫情的缘故,这几年家人也问过我是否想回国工作。我早已对非洲大陆有了难以割舍的感情,我愿意继续在这里燃烧青春,做一名合格的宇通海外人。
(非洲二区 郎长令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