宇通人故事

宇通人故事

70多本笔记背后的故事

发布时间:2019.08.12

  李小朋是装配N线工段的段长,前几天,有员工找他反馈异常问题,刚好看到他在做笔记。办公室同事说:“你们段长做工作记录的习惯从刚进厂就有了,少说也写了几十本。”说着,大家随机翻开了他的笔记本,感受着李小朋这些年的变化。

  “功夫不负有心人,我一定可以做好”

  2002年3月,李小朋来到底盘车间的管路流水线。刚入司没几天,他就因为连接管路时出错被帮带师傅批评。他在本子上写下“功夫不负有心人,我一定可以做好!”怀着这样的决心,李小朋每天熬夜研究管路原理图,操作时虚心请教。只用了一周时间,李小朋的操作技能大幅提升,不久后升级为师傅,开始自带学徒。

  “业精于勤,这句话真的很对”

  2004年,李小朋成为底盘车间的一名班长。那时车间上线一台25米客车,该车有3节车厢,每节车厢有20多个管路接口,所有管路长度未知,均需自行制作。

  李小朋自告奋勇开始管路攻关。他反复研究该车管路原理图,用盒尺测量每一根管路后便开始制作,并最终带领大家一次性将全部管路接口匹配连接。在此之前,李小朋几乎不眠不休研究了两天。他在笔记中总结:“业精于勤,这句话真的很对。”

  “身为工段领头羊,要让工段的兄弟们跟着自己安心”

  翻开2019年的笔记,身为段长的李小朋写下:“身为工段领头羊,要让工段的兄弟们跟着自己安心。”线束专业组物料多,堆积存放造成查找不便。线束装车时,高低压线的线束作业人员交叉并联作业,工作效率低。经过研究,李小朋提出“四定”(定节拍、定工位、定人员、定工序)和“三好”(好捆扎、好定位、好安装)的线束作业策略。线束工位由原来的一个出入口增加到7个,避免了人员拿取物料时的拥挤;采用串联作业顺序,固定节拍和工序,大大提高工作效率。

  入司17年来,李小朋记录了70余本笔记。这不仅是他对自己成长之路的记录,也是他对工作的思考总结。

  (底盘二车间 申 闯)

请输入正确的手机号码

客服稍后会与您联系!

返回
欧洲
非洲
拉丁美洲
亚洲