宇通人故事

宇通人故事

从一线装配工到获得公司科技进步奖,他是如何做到的?

发布时间:2021.08.30

  站在科技进步奖领奖台上,试验司机杨卫锋手捧证书,十分激动。从车间一线装配工到现在的试验司机岗位,从对车辆一无所知,到其主导的“免螺栓”固定结构系列推广项目获得公司科技进步三等奖,过往的一幕幕如电影般在脑海中闪过,“感谢宇通给我提供这么好的平台,让我有机会不断学习进步。”

  2002年4月,杨卫锋来到宇通实习,凭借良好表现顺利转正,成为底盘车间的一名装配工。虽然对这方面的知识毫不了解,但杨卫锋并不畏惧。他从最简单的轮胎安装开始学,逐步掌握所有底盘装配工位的静态安装技能。不久后,杨卫锋调入当时的底盘特改工段,看到有同事是公司受聘技师,他暗暗将此作为目标。在其他人认为按时完工就是完成任务时,杨卫锋还在琢磨怎样提高技能。入司两年后,他如愿被聘为公司技师。

  2009年,公司成立新能源产品部。在底盘车间工作7年后,杨卫锋被调入该部门,从事系统试验工作。最开始他有些“胆怯”:其他同事都是高学历的技术人员,自己一个“大老粗”,怎么融进去?但他愿意接受挑战。杨卫锋认真琢磨整车原理,从设计、试验、生产等维度参与新能源车辆研究,遇到不懂的地方就主动请教技术人员,就连回家后也在学习。

  有同事不理解:“你负责开车做试验就行了,为啥要研究人家技术人员的活儿?”杨卫锋认真地回答:“我也想提升自己,不能一直原地踏步。”他的努力很快派上了用场。当时行业主推混合动力车,公司也在铆足劲儿研发。一次在试验场上,混合动力车的液压系统漏油,大家和供应商多方检查后,却束手无策。

  得知该问题成了“硬骨头”,杨卫锋站了出来:“我原来在底盘车间待过,对管线路比较熟,我想试试。”液压式分离机构的接头多,内部压力过大时,某些接头会漏油,但目前找不到减小机构内部压力的办法。杨卫锋皱着眉头苦苦思索,忽然灵光一闪:“既然是利用压力来控制系统运行,能不能将液压式改为气压式呢?这样用现在的整车气压系统就能实现,还不会出现漏油。”

  该思路顺利解决了问题,杨卫锋干劲更足了。2018年,在领导的安排下,杨卫锋开始参与精细度提升的相关工作。他设计出了不借助任何工具的纯手工装配“免螺栓”固定结构,荣获公司科技进步三等奖,目前已经推广使用。此外,该创新还被评为郑州市“五小”(小革新、小发明、小创造、小节约、小建议)创新。

  入司19年来,杨卫锋拥有4项发明专利,17项实用新型专利,获得中原领军人才,河南省技术能手,郑州市突出贡献高技能人才等荣誉。他动情地说:“我对公司报有感恩的心。我觉得不论学历高低,只要肯学,肯在工作上下功夫,就能突破自我。”

 

请输入正确的手机号码

客服稍后会与您联系!

返回
欧洲
非洲
拉丁美洲
亚洲