海外律师的“打怪升级”记
发布时间:2021.08.09
作为一名国际法专业的学生,成为一名专业的涉外法律人是我的梦想。非常幸运,2018年3月,我通过校招来到宇通,入职海外法律事务科,踏出实现梦想的第一步。但随后,问题与困难也接踵而来。
作为一名律师,合同审核是基本功。还记得入司之初,帮带师傅让我审核一个海外招标项目的合同。我自认为很用心,花了很长时间去审核。
师傅拿到审核意见后,翻看了几页,指出有些风险点没有审出来,随后问了我一个问题:“这个项目的业务模式,是公司直接投标,还是我们的合作伙伴代为投标?”我一时语塞:审核合同时,还真的没有了解过业务模式。
“只有充分了解业务和交易架构,才能从法律的角度,充分识别出交易架构下可能的风险点。如果只关注法律文本,不关心交易的实际情况,一定会出错。”师傅的一番话,我记到了今天。我的思维方式也被扭转:作为一名律师,帮助业务识别、控制风险的前提是充分了解业务,这样才能体现工作价值。
2019年,公司决策在美洲地区成立智利子公司,支持当地市场直销业务开展。我作为大区对接律师,负责子公司设立前的法律环境调研,以及对接后续的公司设立工作。我跃跃欲试:在行业内,这是很难遇到的大项目,要抓住公司平台给予的机会。
随后,我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工作中。2020年8月,子公司开始正式走设立程序。这就需要智利子公司的母公司——澳大利亚公司,出具一系列设立文件,并在澳大利亚完成文件的公证、海牙认证,邮寄至智利。
这些程序本就复杂,受疫情影响,更是困难加倍。已经在墨尔本完成签署的文件,因当地疫情封城,无法进行公证、认证程序。子公司设立陷入僵局。
我有些“头秃”,这也太突然了吧。但项目组其他同事都较为冷静。经过研讨,大家确认悉尼尚未完全封锁,可以授权悉尼的同事,完成文件公证。就这样,隔着12小时的时差,到了深夜,我联系智利律师,沟通新方案的可行性。
确认新路径可行后,我重拾信心。接下来,我在国内紧盯进展,远程沟通悉尼同事,协调当地公证员完成各种文件的签署和准备。在整个子公司设立过程中,我不仅学到了子公司设立相关的法律知识和宝贵的实践经验,而且对公司的协同文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:各部门同事拧成一股绳,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。
到今年八月,我正好入司三年。心怀激情,眼里有光,在这片奋斗的热土上,我将继续实现我的梦想……
(法律事务处 田 辉)